北京电影拍摄制作,一直以来,如何帮助国产电影出海成为了一大难题。但是出海为什么难?始终是一个没有被解答的话题。
原以为是内容不行,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大热的爆款作品在国外的票房微乎其微;后来认为是渠道不行,但无论是华人影业、还是深耕于此的wellgoUSA甚至是带有官方背景建立的普天平台,都无法对“出海”造成实质性改变。
每年的11月,在洛杉矶都会举办AFM。这相当于全世界电影的一个大型集市,而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主办的中美电影节已经举办了十四年。
在今年的中美电影节上,SmartCinemaUSA为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线上展映单元设置线上展映专区。在专区内,观众可欣赏包括《催眠·裁决》、《鼠胆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上海的女儿》等在内的15部优秀展映影片,这也意味着经过了试运营阶段后移动电影院将进入北美市场。
SmartCinemaUSA是移动电影院的北美版,由移动电影院与北美亚洲电影发行商WellGoUSA共同合作运营,通过4G/5G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第一时间为北美观众带来中国电影。
在这背后,可能已经不仅仅是如何帮助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问题。
而是中国通过区块链和云服务的技术重塑了“电影+互联网”的新概念。
一年前,移动电影院在国内还被看作是破坏院线电影的“搅局者”。而随着国内2.0版本的发布,经过了试运营的海外版也随即上线。但作为一款“APP”,移动电影院又凭什么试图改变国产电影出海的现有格局呢?
出海为什么那么难?
劲没使对地方。
一直以来,出海为什么那么难成为了一个产业内似乎从来没有正确答案的“未解题”。内容不具备“全球视野”的确是内生问题,发行渠道不完善也的确是外部原因。
但真正无法改变的核心问题是放映端口的“未建立”。这个端口就是放映终端,而想要改变放映终端几乎是不可能的。
移动电影院的CEO高群耀在万达电影任职期间,曾经主管过AMC影院。对于国产电影在北美发行难的问题,高群耀显然具有更贴近实际的发言权。
高群耀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全球传统电影的发行网络被好莱坞所垄断。缺乏足够的商业利润空间,所以国产电影很难在北美找到合适的发行方。第二个是面对全球电影的直系竞争,国产电影即便找到发行方也没有排片优势。
曾经在主管AMC期间,高群耀曾经尝试在核心城市利用40块银幕专放中国电影,但“微量”排片无法解决实际的刚需。而在北美市场,非美电影的票房相加不到10%,中国电影在与欧洲电影的竞争中,似乎毫无优势。
北京电影拍摄制作
所以,中国电影想要出海所面临的实际难题要远比看上去大的多。但如今,中国电影在出海上的实际需求也远比看上去大的多。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内市场高度集中化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少数爆款成为了电影市场的“受益者”,这大大提升了电影的风险性。要知道面对长期增长趋于停滞的北美电影市场,类似于《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大片,在北美市场和海外市场的票房占比能够达到3:7。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优质的《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基本上是99:1。
可是,高度集中化的国内市场显然是一个长期趋势。
另外一个是“文化强国”战略决定了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去。由于中国电影在海外竞争力薄弱,所以依附于此的发行公司长期无法盈利。很多深耕于此的公司长期需要官方补贴,甚至一些公司的建立有很明确的官方背景。但是解决了发行依然解决不了放映,影院生意本身的商业性决定了依靠官方扶持“出海”是不现实的。
相比之下,移动电影院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间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触达受众。这从根本上也就解开了中国电影出海的“锁喉术”。
今年7月25日,SmartCinemaUSA在北美试运营,首批上映了包括《阳台上》、《暴裂无声》等12部优秀国产电影。9月20日,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中国骄傲三部曲之一的《决胜时刻》在SmartCinemaUSA同期上映,这是中国电影首次通过国内院线+海外线上平台的方式实现海内外同步上映。
北京电影拍摄制作
目前,《银河补习班》、《我不是药神》、《逆流大叔》、《曹操与杨修》、《追龙II》等17部中国电影正在SmartCinemaUSA平台上映。再加上中美国际电影节展映的15部影片,片单加起来共有30多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