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拍摄制作,喜剧片为什么扎堆在春节,春节档向来是喜剧片的天下。为什么近两年来贺岁片喜剧不断呢?很明显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就连春晚出彩的也是小品相声,说来也巧电影的口碑也是喜剧片好。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喜剧片想不扎堆都不行。
打开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20名中喜剧电影占了大多数,就算是魔幻电影也是魔幻+喜剧。但是,2016年开始,国产喜剧也遇到了瓶颈,再也没有动辄10亿那样的票房黑马了。
这首先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喜剧电影成为暴利,那么资本就会一窝蜂进入,市场供大于求,喜剧电影也拉回了正常的利润水平,甚至出现亏损。
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困境和十几年前香港电影面临的困境一样,都是产业升级问题。
整个90年代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的常客,但是1998年特效武侠大片《风云》夺冠后,周星驰痛定思痛看清楚了趋势:一个属于电脑特效的新时代来临了!好莱坞大片也靠特效稳固了全球统治的地位。而香港电影人还沉浸在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轻工业生产模式中,所以被集体边缘化。
中国电影票房增长主要靠喜剧电影。2016年就是少了几部破10亿的黑马喜剧电影,票房才失去了增长动力。所以要振兴中国电影,首先要解决喜剧电影票房重回10亿俱乐部的问题。
那就要依靠特效。
特效是喜剧的翅膀,喜剧+特效和传统喜剧是两个跨时代的物种。喜剧电影的成本一路飙升,从《泰囧》的2000万,到后来《心花路放》的5000万,再到现在的1个亿。这中间并不是制作升级了,而是一线喜剧大咖片酬暴增。
现在一线喜剧演员黄渤的片酬在3000万以上,王宝强也在2000万以上。明星片酬高昂,是传统轻工业时代的畸形产物。因为只能依赖明星。而好莱坞大片可以依赖特效和IP,靠大场面来降低对一线明星的需求。
例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就可以大胆启用新人。除了周星驰的金字招牌以外,重要的特点就是看特效,看大场面。
否则就只能拼明星,靠明星这单一因素撑场面,这也是一线喜剧演员动辄两三千万片酬的原因。这同时也是传统爱情片没落的原因,爱情故事都千篇一律,唯一差异化就是拼明星。同样故事、同样场景一线明星和小鲜肉演的就能引发尖叫,不知名演员演的就平淡无奇。就连好莱坞的爱情电影也不好使,难以输出国门。
其实演员片酬和总成本的理想状态,是片酬、拍摄和特效各占三分之一的投资比例。国内喜剧类型特别单一,大多数是如《泰囧》、《港囧》、《心花路放》这样的“公路喜剧”类型。长期以往,观众也会看腻的。
而有了特效,喜剧电影可以展翅高飞,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光是增加类型的可能性,也包括高票房的可能性!喜剧,也是传统好莱坞大片的救命药草。
这几年好莱坞大片也遇到了瓶颈!单纯的特效轰炸已经让观众视觉疲劳,而近几年大片中少数不多的亮点,是《银河护卫队》、《蚁人》、《死侍》这些喜剧元素的恶搞英雄。并且《复仇者联盟》里很受欢迎,不是一板一眼的美国队长,而是风趣幽默的钢铁侠。
喜剧的意义在于讽刺?喜剧本身的意义单纯就是逗乐,喜剧的延伸才是揭露深刻。
北京电影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