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随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展、国家经济的飞跃和“流量偶像”的出现,艺人经纪行业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期间,偶像与用户的关系,运营与宣传的方式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壹心”等新兴头部经纪公司被大众所熟知,走向了台前。
北京明星经纪
但这种向上的大趋势在今年停止了,寒冬到来之际,影响已经渗入到了圈内的各个角落,经纪公司作为行业上游的重要一环,影视作品变少,头部艺人被严格限酬,视频平台的垄断挤压,都令它们来到了“全面降级”的严峻时期。正在“洗牌”中的艺人经纪行业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生态?
自从去年影视行业进入寒冬期以后,明显的变化就是筹备剧集数量大幅下降,片酬骤减,一时间“僧多粥少”,明星人人自危。在这样的生态下,艺人经纪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旗下艺人接不到戏,随之而来就是公司整体收益的下降,存活越发困难。
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将艺人经纪与内容制作互相捆绑,并肩前进的这类公司优势逐渐开始增加,例如,嘉行、欢瑞、唐人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它们出品的影视剧中,通常会大批量的选择自家艺人,用“全家桶”的方式以老带新,不论最终剧集的质量、口碑如何,这种模式起码保证了旗下演员不会进入无戏可拍的窘境。
与之相对的,像壹心这类以专业营销见长的服务性公司,由于不具备核心影视资源,很可能会面临优势的减弱。除非所签艺人已经具备了普遍被认可的“带剧”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或者本身已经自带资源,要不然单靠经纪公司很难在影视维度上得到长足的职业发展。在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当中,乔欣迫切的需要一些能够确定的项目,杨天真只能遗憾的表示这一部分不是壹心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朱亚文,在加入壹心的五年里,他虽然凭借“行走的荷尔蒙”人设收割了大批女性粉丝,却再也没有产出过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令不少网友感到惋惜。
服务性公司步履维艰,看似优越的艺人经纪+影视制作“双引擎”公司也有其问题所在。
北京明星经纪
“样样通”不意味着“样样精”,2017年,“国剧招牌”正午阳光就大刀阔斧的砍掉了艺人经纪板块,从此以后集中精力专注于制作,为市场带来了《都挺好》《大江大河》等高口碑、高品质的剧集。
艺人经纪与影视制作两个板块之间是一种互哺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作品不被广大观众认可,影响力下降,也一样无法助推艺人的发展,让其“更上一层楼”。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项目资源是艺人经纪业务中优势所在,但随着视频平台日益强势这种优势也开始被逐渐削减。
艺人是一个经纪公司的核心资产,所以它的发展也非常依赖于旗下的头部艺人,但这种资产却有着相当大的经营风险和不稳定性。一旦艺人掌握了大量行业内资源,有了较高的话语权之后,随时都有可能出走“自立门户”,将对所属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年初作为“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离开欢瑞世纪,无疑会引发其艺人经纪业务收入规模的震荡。
纵观整个娱乐市场,现在有两种推新人的方式相对成功案例比较多。第一种是出演符合新人演员气质的青春甜宠网剧,这种造星方式大幅度受制于平台不说,近年来该类型剧的严重同质化,也让“爆款”出现的难度越来越大,造星能力大不如前。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选秀综艺来打造偶像。但是由于国内音乐市场持续萧条,唱跳艺人缺乏舞台生存空间狭窄,再加上经纪公司与平台之间层出不穷的矛盾与利益纷争,还有传说中的“限娘令”、“限娱令”等政策的影响,这条推新人的路也会越来越难走。
在市场紧缩期,艺人经纪作为娱乐行业中重要的上游环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不少小型公司已经被“冻死”在了寒冬中。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危机出现的同时也代表着发展的机遇,快速收割红利的经纪公司被市场淘汰,能留下来的必然是业务模式更为专业化和成熟化的经纪公司,行业正是在这种迭代中一次次迎来生产力的升级。
北京明星经纪